•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浙江高校

学校召开2016年新导师培训会

时间:2016年11月24日 信息来源:宁波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2016年11月17日,我校召开2016年新导师培训会,培训对象为2015、2016年新增具备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人员,会议由副校长冯志敏主持,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原常务副院长王家平作主题报告。新导师代表,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研究生秘书以及研究生代表160余人出席了会议。
    王家平教授以“为师者……”为题,从一位高校的职能部门管理者、一位优秀导师的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分析了研究生导师的定位、导学关系等。他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导师最根本的出发点是“育人”,除了传统意义的“传道、授业、解惑”外,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指导学生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高尚的学术诚信,在科学研究面前师生是合作伙伴,是平等的。王家平教授从为师者“大”、为师者“尊”、为师者“范”、为师者“和”、为师者“戒”等五个方面阐释了如何做好一名研究生导师。例如,为师者“大”包括学问大、志向大、胸襟大、团队大,一名研究生导师应具备敏锐的直觉,创新思维和引导性思路,具备战略眼光,国际视野,引领学术前沿的决心,切忌小富即安,只盯着眼前的考核指标,应鼓励学生的好奇心、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精神,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胸襟,打造符合学科特点的团队结构以维护和谐的学术生态。为师者“尊”,体现在导师作为教育者、管理者、示范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对各个教育环节的把握。说到为师者“范”时,他认为导师应做到行为世范即符合与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相符的基本规范,遵守学术规范且必须对学生的学术规范问题负责。在为师者“和”这一方面,他阐述了营造和谐环境和氛围的重要性,应努力营造好的研究氛围、合作氛围、交流氛围和人际氛围以及适宜研究生成长的一切外部条件。在为师者“戒”这一部分,他从“导学关系”为切入点,引用了杨卫教授的“导师十戒”,指导广大新导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最后,他从当下的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发展进程分析,面对日益多元话和多样话的趋势,提醒导师应适时转变观念,勇于面临新的挑战。 
    冯志敏作总结讲话,并对我校新导师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研究生导师应以德为先,立德树人,勇于承担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培养学生成为富有责任感,正义感,怀有梦想的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科研、创新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学风,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培养学生在创新实践过程中树立诚实诚信的工作作风。二是研究生导师应潜心研究、精心指导,敢于承担学生在专业指导当中的阅读、研究、创新实践活动和论文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把握研究方向,选题,查阅文献、论文写作,抓住学科前沿和学术热点,指导学生多出成果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会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和能力,使其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不断增强获取知识的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合作创新能力。三是研究生导师应关爱学生,共同发展。善于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研究当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及时了解学生状态,加强与学校、学院、学科的沟通;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主能力,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并提供必要帮助,舍得花费精力、时间和经费,尽快让学生融入到课题组当中,尽早建立情感、利益的共同体。



上一篇:青工沙龙读书与人的素质提升漫谈
下一篇:学校两项成果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作者:佚名 编辑:宁波大学)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